初高中地理網歡迎你!

沖刺2023年高考地理小題限時集訓-區域認知

作者:地理人來源:未知 時間:2023-06-11 閱讀: 字體: 在線投稿
 。2022·湖南郴州·統考一模)H山是兀立于廣袤原野上的一座孤立的土質山丘,地層連續,極具科考價值。②地層上部以旱生和中旱生草本植物花粉化石為主,同時期的云杉、冷杉花粉化石分布在更高緯度或更高海拔的區域;下部以云杉、冷杉花粉化石為主,還有哺乳的動物化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②地層形成時期可能是
  A.泥盆紀
  B.白堊紀
  C.第四紀
  D.二疊紀
2.H山位于
  A.東北地區
  B.珠江三角洲
  C.青藏地區小
  D.云貴高原
3.與②地層上部形成時期相比,下部形成時期的氣候較
  A.冷濕
  B.干冷
  C.暖濕
  D.干暖
  【答案】1.C 2.A 3.A
  【解析】1.由②地層中含有旱生和中旱生草本植物花粉化石、哺乳的動物化石可知該時期有大量被子植物和哺乳動物,由此推測是第四紀。故選C。
  2.由該地位于廣袤原野上,且海拔高度僅為200米左右,可知為東北地區,A正確;青藏高原、云貴高原海拔高度遠遠大于該地,C、D錯誤;珠江三角洲平均海拔50米左右,且該地第四紀以云杉、冷杉為主,可以排除珠三角,B錯誤。故選A。
  3.有材料“②地層上部以旱生和中旱生草本植物花粉化石為主,同時期的云杉、冷杉花粉化石分布在更高緯度或更高海拔的區域”可知,下部地區的動物化石表明下部地區相對與上部地區更高更冷,即更加冷濕。故選A。
  【點睛】新生代分為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在這個時期地殼有強烈的造山運動,中生代的爬行動物絕跡,哺乳動物繁盛,生物達到高度發展階段,和現代接近。后期有人類出現。第四紀約開始于258萬年前。在這個時期里,曾發生多次冰川作用,地殼與動植物等已經具有現代的樣子,初期開始出現人類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

 。2023·陜西銅川·?寄M預測)下圖中a示意的是某海峽位置。該海峽呈南北走向,長約633千米,南北寬度不等,北部較窄,僅7.3千米,向南逐漸增寬,南部寬處約340千米。峽底地形崎嶇,水深相差懸殊,淺處只7.2米,深處達230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4.a海峽是
  A.白令海峽
  B.韃靼海峽
  C.巴斯海峽
  D.朝鮮海峽
5.春夏之交,該海峽濃霧彌漫,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氣穩定
  B.上升流
  C.地形抬升
  D.寒暖流交匯
6.每年初夏,大量沙丁魚會在海峽東側島嶼的西南海域匯集,等到10月中旬再回到亞熱帶海域。其主要原因是()
  A.餌料豐富
  B.水溫適合
  C.水域安全
  D.洋流強弱
  【答案】4.B 5.D 6.A
  【解析】4.讀圖,根據經緯度位置可知,該海峽是韃靼海峽,位于庫頁島與西伯利亞大陸之間,北接鄂霍次克,南通日本海,B正確;白令海峽位于180°附近,是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A錯誤;巴斯海峽位于澳大利亞東南端突出部分與塔斯馬尼亞島之間,在南半球,C錯誤;朝鮮海峽是北太平洋西緣溝通日本海與東海、黃海的水道,呈東北----西南走向,D錯誤。故選B。
  5.韃靼海峽是寒、暖流的天然通道,北部鄂霍次克海的寒流通過該海峽南下,南部暖流越過日本海沿該海峽北上,兩股洋流在韃靼海峽中相遇,形成濃霧,尤其春夏之交,濃霧彌漫,D正確;ABC錯誤。故選D。
  6.初夏到10月中旬,該海域有寒暖流交匯,餌料豐富,有利于沙丁魚生長,A正確;水溫適合、水域安全、洋流強弱不是沙丁魚匯集的主要原因,BCD錯誤。故選A。
  【點睛】海霧是海洋上低層大氣中的一種水汽凝結現象。中低緯度的洋面,寒流流經的時候,空 氣中水汽就會凝結,形成海霧;寒暖流交匯區的冷水面上或水平溫度梯度較大的海陸交界地區,也容易形成霧。

 。2023·江蘇南通·統考一模)2022年12月21~23日,強冷空氣快速席卷美國大部分地區,帶來斷崖式降溫,并催生爆發性氣旋。下圖為“美國東部時間2022年12月24日23時北美洲天氣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該區域氣壓差最大值可能是()
  A.75hPa B.72hPa C.65hPa D.60hPa
8.此時,甲丁四地中氣溫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該日,影響戊地的氣象災害為()
  A.颶風 B.沙塵暴 C.暴風雪 D.龍卷風
  【答案】7.A8.A9.C
  【分析】本題以美國東部時間2022年12月24日23時北美洲天氣圖為背景,考查學生獲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了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地理素養。
7.如圖所示,圖中氣壓最高值的范圍為1044hPa<P1<1050hPa;氣壓最低值的范圍為968hPa<P2<972hPa,所以該區域氣壓差最大值范圍為72hPa<M<80hPa,所以該區域氣壓差最大值可能是75hPa,A正確。故選A。
  8.根據材料,當日2022年12月21~23日,強冷空氣快速席卷美國大部分地區,帶來斷崖式降溫,并催生爆發性氣旋。甲乙丙丁四地幾乎位于同一緯度,甲地位于洛基山脈西北,受冷氣影響小,氣溫最高,A正確;乙位于美國西北山區,海拔高,氣溫較甲低,B錯誤;丙地位于中部平原地區,受冷空氣影響大,氣溫低,C錯誤;丁位于美國東北沿海,東部山地較低,受冷空氣影響,氣溫較低,D錯誤。故選A。
  9.當日2022年12月21~23日,強冷空氣快速席卷美國大部分地區,帶來斷崖式降溫。強冷空氣越過五大湖,變得暖濕,遇到南側戊地冷的陸地,快速降溫,凝結形成暴風雪,C正確;颶風,龍卷風,一般發生在夏秋季節,AD錯誤;戊地位于五大湖流域,該地氣候濕潤,沙塵暴較少,B錯誤。故選C。
  【點睛】美國地形東西高,中間低。冬季冷空氣長驅南下,影響美國中東部地區;夏季來自墨西哥灣的暖濕氣流長驅北上,為美國中東部帶來豐沛的降水。

 。2023·吉林白山·統考一模)2021年12月3日,中國昆明至老撾萬象的鐵路開通。這是中國和中南半島連成一體的開端。中老鐵路建設難度極大,建設者們表示,這條路不是鋪出來的、而是挖出來、架出來的。中老鐵路朝發夕至,從此中老兩國山不再高,路不再長,打造出的“黃金線路”造福兩國民眾。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0.中老鐵路建設中的“挖”和“架”主要是為了()
  A.抵御地質災害,減緩線路起伏 B.減緩線路起伏,縮短線路長度
  C.抵御地質災害,加快工期進度 D.縮短線路距離,加快工期進度
11.中老鐵路運輸物資百余種,開往中國的列車主要運輸的是()
 、侔儇、化肥、蔬菜②電子產品、光伏、紡織品
 、垅淃}、鐵礦石、鋅精礦④橡膠、薏仁米、術薯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2.重點物資通過中老鐵路送達我國的運費幾乎與海運費用持平,這說明中老鐵路運輸()
  A.能力弱 B.補貼多 C.效率高 D.成本高
  【答案】10.B11.D12.C
  【解析】10.中老鐵路沿線經過板塊交界地帶,山高谷深,地形復雜,地勢起伏很大;遇山挖隧道,過河架橋梁既可減緩線路的起伏程度,又可縮短線路長度,故B選項正確。建設中的“挖”和“架”本身不具有抵御地質災害的能力,須通過采取一些工程防御措施來提供保護,A、C錯誤;建設中的“挖”和“架”增加了工程難度,工期進度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不是只受線短的影響,C、D錯誤。故選B。
  11.老撾運輸到我國的物資主要是礦產和熱帶農產品等;中國運輸至老撾的物資主要是工業品。故①②是中國輸往老撾的產品,③④是老撾輸往中國的產品。故選D。
  12.降低運費的途徑一般是精簡運輸審批環節,降低配套手續費用,運輸周期相較海運而言也大幅縮短,從而降低了總體運費,故C選項正確。運費低說明運輸能力強,A錯誤;補貼多題目中沒有提示,B錯誤;成本高會導致運費高,D錯誤。故選C。
  【點睛】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下引發的,對人類生命財產、環境造成損失的地質現象。廣義的講,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噴發等,都屬于地質災害。對于穿山越嶺的公路鐵路而言,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引發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的主要災害。對其進行勘察、預測和防護,對于交通運輸的安全運行至關重要。

 。2022·河南安陽·統考模擬預測)車厘子,又叫甜櫻桃,最早野生分布于伊朗北部和高加索地區,人工選育后,在歐洲南部廣泛種植,之后推廣到美國、智利、澳大利亞等國。下圖示意按照車厘子年產量扭曲后的世界地圖(根據車厘子年產量大小決定地圖上各國面積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3.甲國最可能是()
  A.沙特阿拉伯 B.希臘 C.俄羅斯 D.英國
14.與美國相比,智利車厘子大量出口到我國,其優勢有()
 、俨烧杀镜廷诤_\距離短③錯峰上市④種植技術高⑤總產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④⑤ D.①④
  【答案】13.B14.B
  【解析】13.甲國西側為意大利,東側為土耳其,根據各國相對位置,可判斷甲為希臘,B正確;沙特阿拉伯應在土耳其東南,A錯誤;俄羅斯、 英國都在甲國北部,CD錯誤,故選B。
  14.與智利相比,美國到中國的運輸距離更近,②不對;美國技術水平高于智利,種植技術更優,④不對;美國和智利比較總產量大,⑤不對;與美國比較,智利位于南半球,其車厘子上市時間正好是中國的冬季,水果緊缺,因此智利車厘子能錯峰上市,③正確;智利發展水平低,勞動力價格低,采摘成本低 ,價格有優勢,①正確。綜上所述,B符合題意,排除ACD,故選B。
  【點睛】農業區位因素:自然因素: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地形、土壤、水源等。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勞動力、科技、政策、經驗等。(其中市場因素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

 。2023·北京房山·統考一模)北京某中學地理教師,七月下旬自駕去云南昆明旅游。下圖為自駕游路線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5.自駕從北京到云南昆明()
  A.先后穿越太行山和秦嶺 B.由季風區進入非季風區
  C.所經沿線地區氣溫越來越高 D.路線里程約為1500千米
16.自駕途經省區可能看見或體會到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晉一家家打稻趁霜晴 B.秦一草原茫茫牧牛羊
  C.蜀一竹深樹密蟲鳴處 D.滇一椰風海韻醉游人
  【答案】15.A16.C
  【解析】15.根據圖中線路,可知先后穿越太行山和秦嶺,A正確;該線路始終在季風區,B錯誤;所經沿線,四川盆地夏季氣溫比昆明高,C錯誤;圖中信息無法獲取北京到昆明的路線里程,排除D,所以選A。
  16.七月下旬出發,山西不可能有霜,A錯誤;線路所經的陜西不是以草原為主,B錯誤;四川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此時有竹深樹密蟲鳴處情景,C正確;昆明為亞熱帶的內陸,沒有椰風海韻醉游人情景,D錯誤,所以選C。
  【點睛】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為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該分界線以東地區為季風區,主要受到夏季風影響,氣候溫暖濕潤;而界限以西為非季風區,不受夏季風影響,降水稀少。

 。2023·北京石景山·統考一模)表為我國部分河流入海徑流量和輸沙量統計表。讀表,完成下面小題。
河流 平均年徑流量/(108m3 枯水月份 豐水月份 平均年輸沙量/(106t)
154 2 7-8 9
3457.8 1 5-6 83
345 4 8 2
662 12-1 6-7 8
17.表中河流為
  A.甲—海河 B.乙—鴨綠江 C.丙—閩江 D.丁—珠江
18.乙河平均年輸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受臺風影響,降水量大 B.流域內的植被覆蓋率低
  C.徑流量大,搬運能力強 D.人類活動對植被的破壞
  【答案】17.A18.C
  【解析】17.我國入海河流大多處在季風氣候區,豐水期以雨水補給為主,依據豐水期的月份和我國雨帶的推移規律可知,從南(低緯度)到北(高緯度)依次為,乙-珠江,丁-閩江,甲-海河,丙鴨綠江,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8.乙河為珠江,處在我國華南地區,雨季開始時間早,結束時間晚,降水量大,徑流量大,河流流速快,搬運能力強,C正確;臺風活動帶來降水,具有一定影響,但不是主要原因,A錯誤;珠江流域內植被覆蓋率較高,B錯誤;人類活動對植被的破壞,會引起水土流失,但不是平均年輸沙量大的主要原因,D錯誤。故選C。

 。2023·福建漳州·統考三模)我國西部某省級行政區糖料、水果、蔬菜等農作物生產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左圖示意1995--2019年該區主要農作物產量變化,右圖示意該區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占比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9.該省級行政區為
  A.新疆 B.甘肅 C.四川 D.廣西
20.為促進農民增收,當地農業生產的優化方向是
  A.開墾耕地,增加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
  B.增加勞動力投入,擴大糖料作物種植規模
  C.調減大宗水果生產規模,開發時令優稀水果
  D.利用夏季光熱條件擴產蔬菜,開拓華東市場
  【答案】19.D20.C
  【解析】19.根據圖中信息可知,該省級行政區糖料作物產量突出,且糖料作物、水果和蔬菜產量增長較快,糧食作物產量較低。廣西位于我國西部地區,緯度位置較低,甘蔗種植規模大,糖料產量高,最符合圖1中糖料產量走勢,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0.廣西糧食產量有限且糧食種植面積占比呈下降趨勢是受當地自然環境特征影響,在當地盲目開墾耕地易引起石漠化等生態問題,A錯誤;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應控制和減少勞動力投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B錯誤;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光熱條件充足,此時廣西優勢較小,D錯誤;調減大宗水果生產規模,開發時令優稀水果,可以改善當地水果種植結構,提高水果產業經濟效益,C正確。故選C。
  本文標題:沖刺2023年高考地理小題限時集訓-區域認知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timetosaupaulo.com/jiaoxue/gaokao/22051.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gaokao/22051.html

    標簽:高考地理區域認知

    最新評論列表

    (共有 條評論) 我要發表評論
    少妇性l交大片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