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地理選考科目考試命題思路
本次地理選考試卷遵循“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綜合評價理念,依據《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考查內容涵蓋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與必備知識。在試題命制過程中,精心選取典型的真實情境,創設問題,設計視角獨特的問題鏈,考查學生的核心素養。本卷在知識分布、能力要求、題型結構、難度把握等方面保持相對穩定,并穩中求進,較好地彰顯出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高考核心功能。
一、立足學科特色,立意深遠,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地理學科立德樹人以愛國主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塑造為目標,使學生深入思考青年與民族、國家、時代的關系。地理學科知識涵蓋自然、人文、區域三方面,考查知識廣泛,在試題中深入發掘并運用學科知識蘊藏的德育資源,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試題以城市濕地公園的稻魚生態系統建設、“雙碳”背景下的湖泊生態恢復、引導關注區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以“定日鏡”塔式光熱電站、戰略性礦產資源的開發等新時代科技發展與資源戰略為關注點,增強青年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厚植家國情懷;以產業轉移、城市帶產業升級、干旱區人工綠洲農墾及發展等素材入題,引領學生思考不同社會發展階段區域發展路徑的選擇與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的關系,培養學生國際視野下的社會責任感。
二、著眼課程改革,目標明確,引導核心素養培養方向
高考具有教學導向作用。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新課程改革始終努力踐行的方向。本次試題是新課程高考的第二次考試,引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落實,是本次命題的重要著眼點。試題選取指定區域各具代表性的素材,設置有層次、有深度的問題:例如利用鋒面雨霧的形成過程及天氣變化、黃河河口區的陸地變化、黃河中游流域徑流深度變化等問題的分析,考查學生探究地理事象發生、發展過程,分析和解釋各要素之間、時空相互關系的綜合思維能力。地理實踐力素養有助于提升人們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試題選取地貌和植被景觀的判讀、旅游線路的設計、地質工具的選用、太陽周日運動、鋒面雨霧等主題命題,旨在引導師生將生活中的各種事象融入在日常教學中,真正推進地理實踐力落實。試題多從學科的角度要求學生進行分析、歸納和提煉,讓其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和感悟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形成正確人地協調觀。
三、聚焦問題設計,突出創新,指導學科思維訓練思路
命題堅持平穩過渡,在保證了一定數量基礎性、綜合性試題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定量應用性、創新性試題,加強對學生學科思維的考核。通過設置有限度的開放性設問,激發學生科學、辨證地分析問題,鼓勵創新思維。在層層鋪墊后,設置了論證“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是否有利于黃河中上游種植業發展的開放性問題;天山北麓緩斜平原不同位置開墾農用地的適宜性問題的辨析,讓學生運用相關地理知識進行問題探究,將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深度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這些問題的設置,旨在啟發學生表達觀點,并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其對真問題進行剖析,嘗試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考場上的解題過程,體現了探究學習的過程。
上一篇:沖刺2023年高考地理小題限時集訓-區域認知
下一篇:浙江地理選考試卷評析-守正創新顯特色 素養能力比翼飛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timetosaupaulo.com/jiaoxue/gaokao/22143.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gaokao/22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