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網歡迎你!

2023年高考文綜地理試題答案解析-海南卷高清圖

作者:地理人來源:未知 時間:2023-06-25 閱讀: 字體: 在線投稿
人口重心是指區域空間中人口數量可維持空間均衡的受力點,其時序變化可反映區域發展的空間演變軌跡。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區域內人口重心遷移明顯。下圖示意1978-2018年我國中部和西部地區人口重心遷移軌跡。據此完成1~2題。

圖片

 

 

1.下列關于2003-2008年我國中部和西部地區人口重心遷移的描述,正確的是

A.人口重心移動速度西部小于中部

B.人口重心移動距離西部大于中部

C.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動

D.西部人口重心向東南移動

2.對我國中部地區1978-2018年人口重心遷移影響相對較小的是

A.中部地區人口外流

B.中部地區城市群發展

C.中部地區跨境貿易

D.中部地區礦產資源開發

 
嶺南某古村落地處濱水低地,因勢而建,內修墩塘,外防水患,形成具有“堤圍護村,墩塘相間,墩上立宅,基上種桑,塘中養魚”景觀特征的散村聚落結構(圖1)。圖2為該古村落的堤圍及水閘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圖片

3.下列示意圖中,符合該村落空間結構特征的是

圖片

A.A        B.B    

C.C        D.D

4.圖2中水閘的主要功能是
A.抵御外敵
B.蓄水發電
C.防洪排澇
D.美化環境
 
水源涵養是指生態系統通過其特有結構與水相互作用,將水分保持在生態系統的過程與功能。海南島降水量呈現東部多、西部少的特點。下圖示意1996-2020年海南島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養量的年際變化。據此完成5~6題。

圖片

5.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源涵養量與蒸散量的變化趨勢相反

B.水源涵養量與降水量的變化趨勢相反

C.水源涵養量與蒸散量的變化趨勢大致相同

D.水源涵養量與降水量的變化趨勢大致相同

6.據材料推測,海南島水源涵養量的分布特征是

A.東部低西部高

B.東部高西部低   

C.自北向南遞減

D.自南向北遞減

 

 
氣候變化造成的不利影響在空間分布上是不均勻的,一些低收入國家和地區因全球變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響,他們的碳排放總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環境和社會級濟受到的影響很大。據此完成7~8題。
7.以下區域中,此類國家和地區主要分布在
A.歐洲西部        B.南太平洋
C.南美洲中部    D.中亞地區
8.為減緩上述不利影響,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A.禁止發達國家碳交易
B.加大區城間產業轉移力度
C.加強碳減排國際合作
D.鼓勵發展中國家大量移民

由中國承建運營的蒙內(蒙巴薩至內羅畢)鐵路是肯尼亞在近100年間建設的第一條鐵路。在鐵路建設過程中,為當地創造了約4.6萬個工作崗位,對肯尼亞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超過1.5%。圖為非洲部分區城圖。據此完成9~11題。

圖片

9.從鐵路布局推測圖示區域鐵路建設的主要目的是

A.方便農礦產品輸出

B.加速區域城市化

C.加強人員對外交流

D.完善區域鐵路網

10.蒙內鐵路在建設期間對肯尼亞產生的直接影響是

A.促進人口向外流動

B.縮小南北地區差距

C.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D.帶動社會經濟發展

11.肯尼亞西南部高原比沿海平原更適宜人類居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較高,氣候適宜

B.資源豐富,就業機會更多

C.黑土廣布,作物產量高

D.交通便利,對外貿易發達

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一種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類型的冰川地貌?蒲腥藛T通過對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斷冰川的規模、運動方向及古氣候環境。圖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蝕地貌景觀,由于冰川侵蝕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據此完成12~13題。

圖片

12.依據所學地理知識,判斷該地貌景觀目前在我國主要分布于
A.青藏高原
B.黃土高原
C.云貴高原
D.內蒙古高原
13.通過對羊背石的觀察,可以直接判斷
A.古冰川發育的厚度
B.古冰川運動的方向
C.古冰川作用的規模
D.古冰川形成的時間
 
對日影和太陽高度變化的觀測可以判斷地理位置、地方時等要素。圖1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間標桿的日影變化示意圖,當日影朝正北方向時,標桿長度與其日影長度相等。圖2為乙地同一日正午時刻的太陽高度示意圖。圖中時間均為北京時間。據此完成14~15題。

圖片

 

14.當日
A.甲地晝長夜短
B.乙地晝短夜長
C.甲地晝長大于乙地
D.甲乙兩地晝夜等長
15.甲地位乙
A.東南        B.西南
C.東北        D.西北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

 

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雅魯藏布江流域河谷深切,相對高差約6000米,有些山谷出口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沖(洪)積扇。當地居民因地制宜,依山而居,開墾農田、飼養牲畜(圖)。

圖片

利用所學地理知識,分析居民在該地定居生活的原因。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備”“要將海水淡化作為水資源戰略增量納入國家水網統一調配,適度超前布局,充分發揮海水淡化水作為沿海缺水地區市政補充水源、工業新增供水和重要應急備用水源的作用。加快推進規;,完善多元供水體系,維護區域水平衡和水安全。”(摘自《全國政協“海水淡化規;”調研綜述》)
結合我國水資源的數量和分布特征,從資源與國家安全的角度分析上述論斷的合理之處。

 

18.閱讀圖文材料,定成下列要求。(15分)

在極地地區的某些海區,鹽度是影響海水密度變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響,表層海水的鹽度會發生較為明顯的變化,圖1為極地地區某海區由于表層海水鹽度升高形成的環流示意圖。圖2為中低緯地區的某海區受盛行風影響而形成的上升補償流示意圖。

圖片

(1)說明圖1所示環流的形成原因。(7分)
(2)分析圖2中盛行風減弱對該海區生物資源的影響。(8分)

 

19.閱讀圖文材料,定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1:荷蘭(圖1)地處大西洋沿岸,地勢較低,常遭受風暴潮襲擊。1953年1月31日夜間至2月1日凌晨,荷蘭遭遇由強風引發的風暴潮,適逢漲潮,水位異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夜間持駛的暴雨導致河水泛濫,在洪水和海浪的夾擊下,無數房屋被毀,數千人喪生,數萬人流離失所。
材料2:菲律賓(圖2)每年都要遭遇大約20次臺風,萊特島是菲律賓遭受臺風和地質災害的重災區之一。長期以來,萊特島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亂砍濫伐,2006年2月,當地連兩周暴雨,發生了大規模的泥石流,導致數百人喪生,千余人失蹤。

圖片

(1)據材料1分析該次風暴潮危害嚴重的原因。(8分)

(2)從地理位置角度分別說明荷蘭常受風暴潮影響、菲律賓常受臺風影響的原因。(6分)

(3)據材料2說明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氣象災害、地質災害三者之間的關聯性。(6分)

  本文標題:2023年高考文綜地理試題答案解析-海南卷高清圖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timetosaupaulo.com/jiaoxue/gaokao/22147.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gaokao/22147.html

    最新評論列表

    (共有 條評論) 我要發表評論
    少妇性l交大片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