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一中2022--2023學年度高二下共建地理周練試題16
“產村景”一體化融合是我國鄉村振興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發展模式。圖示意該模式中“產、村、景”各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完成下面小題。
A. 人口規模
B. 基礎設施
C. 生產水平
D. 資源稟賦
2. “產、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徑是
A. 鄉村旅游開發
B. 生態環境建設
C. 農副產品加工
D. 電子商務推廣
3. 該模式的特色在于
A. 推動城鎮服務業逐漸向周邊傳統村落轉移
B. 促進傳統村落人口的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
C. 體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高度融合
D. 協調農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均衡發展
【答案】1. D 2. B 3. C
【1題詳解】據材料,“產村景”一體化融合是我國鄉村振興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發展模式,依托鄉村的資源稟賦,以鄉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核心實現鄉村振興。由此可知,該模式發展的基礎是資源稟賦,D正確,人口規模、基礎設施、生產水平不是其發展的基礎,ABC錯誤。故選D。
【2題詳解】讀圖可知,“產、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徑是通過鄉村營造鄉土景觀、提供空間資源,協調鄉村產業結構,提供特色景觀資源,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故“產、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徑是生態環境建設,B正確;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農副產品加工只是鄉村產業發展的主要途徑,AC錯誤;電子商務推廣僅僅是一種宣傳手段及農產品等銷售模式的增加,D錯誤。故選B。
【3題詳解】該模式的特色在于體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高度融合,C正確;推動城鎮服務業逐漸向周邊傳統村落轉移、促進傳統村落人口的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屬于傳統的發展模式特征,AB錯誤;該發展模式強調農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而不完全是均衡發展,D錯誤。故選C。
【點睛】“產—景—村”融合是以農業、農村及農民為基本依托,通過新技術、新平臺及新模式促進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和農村流動,強調由鄉村產業、鄉村景觀等若干鄉村空間基本構成要素的相互聯系作用的生產生活要素構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整體,是鄉村空間的基本構成要素。
浙江嘉興水果市場創辦于1992年,21世紀初隨著上海部分水果批發市場的遷入,規模不斷壯大,目前已成為長三角地區交易規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近年來,嘉興積極拓展進口水果市場,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圖示意嘉興交通運輸布局。完成下面小題。
、佼a業附加值低
、谶\輸成本較高
、鄢鞘幸巹澱{整
、苁袌龈偁幖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嘉興作為長三角地區交易規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其優勢是
、俳煌ū憷
、谑袌鰪V闊
、圪Y金雄厚
、苄畔⑼ㄟ_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嘉興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應重點采取的措施是
A. 大量引進外資,擴大產業規模
B. 擴大種植面積,豐富水果種類
C. 對接水果產地,降低市場價格
D. 提升物流能級,注重品牌建設
【答案】4. B 5. A 6. D
【4題詳解】21世紀初上海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將附加值低的產業轉移到周邊地區,①③正確;上海與嘉興的運輸成本變化較小,②錯誤;市場競爭激烈對其有影響,但不是21世紀初上海部分水果批發市場遷入嘉興的主要原因,④錯誤。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選B。
【5題詳解】嘉興地理位置優越,水果市場的位置輻射覆蓋了浙江全省及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山東、上海等省市,成為果品走進長三角市場的輸送節點,市場廣闊,②正確;由圖可知,嘉興位于交通線路交匯處,交通便利,①正確;嘉興與上海相比,上海資金、信息更具優勢,③④錯誤。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選A。
【6題詳解】水果保鮮要求較高,嘉興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應重點采取提升物流能級,提升交通運輸效率,保障水果的新鮮度,并注重建設自己的品牌,D正確;大量引進外資,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難以發展提升,A錯誤;嘉興地處亞熱帶,不可能豐富更多的水果品種,B錯誤;對接水果產地,降低市場價格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C錯誤。故答案選D。
【點睛】嘉興水果市場創辦于1992年,是一家起步較早、專業性較強,集果品批發、包裝、加工、運輸、配送為一體的大型水果批發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精心培育,市場得到迅猛發展,全國南北水果云集市場,吸引了全國20多個省市的鮮果貨源,輻射覆蓋浙江全省及江蘇、安徽、江西、福建、上海等省市,年交易額20億元以上,交易量60多萬噸,是華東地區水果集散中心市場之一。
由大數據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腦”正助力重慶市交通管理部門打通城市交通“腸梗阻”。圖示意重慶市城區局部街景。完成下面小題。
A. 地勢起伏大
B. 高層建筑多
C. 河網密度大
D. 地面車流多
8. 支撐重慶智慧交通“大腦”運行的關鍵數據包括
、俳煌ɑA設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數據
、诰用癯鲂袝r空動態數據
、鄄煌范蔚募磿r車流量和人流量
、芪锪髌髽I數量和規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為緩解重慶市交通堵點壓力,下列應用智慧交通“大腦”可實時做到的是
A. 分析高層建筑的數量和高度,預測交通出行人數
B. 分析居民出行的習慣和頻率,優化居民出行方式
C. 分析過江通道的數量和交通量,給出車輛通行建議
D. 分析多層立交橋的通行出錯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
【答案】7. A 8. A 9. C
【7題詳解】重慶為山城,地勢起伏大,線路落差大,高空人行天橋多,可以完善的行人交通系統,改善市民及游客的出行環境,減少人車爭道,A正確;大城市高層建筑都比較多,并不是重慶城市所特有的的特點,B錯誤;河網密度大、地面車流多可以修建立交橋,與高空人行天橋多無關,CD錯誤。故答案選A。
【8題詳解】支撐這個智慧大腦運行的,有3類關鍵數據。一類是公交、地鐵、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等靜態數據,一類是人們的出行分布動態數據;還有一類是實時的流量數據,即不同路段、交叉口、樞紐點在不同時間的車流或人流通行情況,①②③正確;物流車輛在城市交通車輛中占比較小,獲取物流企業數量和規模相關數據對研究城市交通意義不大,④錯誤。①②③正確,故答案選A。
【9題詳解】出行人數與高層建筑的數量和高度無關,A錯誤;居民出行的習慣和頻率不能用智慧交通“大腦”實時做到,B錯誤;利用智慧交通“大腦”可實時得到過江通道的數量和交通量,實時的給出車輛通行建議,可以減輕交通擁堵,C正確;多層立交橋的通行出錯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可以減少通行的出錯率,并不能做到實時緩解交通堵點壓力,D錯誤。故答案選C。
【點睛】重慶地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逐級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為主,東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兩座大山脈,坡地較多,有“山城”之稱?偟牡貏菔菛|南部、東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南北向長江河谷逐級降低。
藏色崗日位于羌塘高原(青藏高原主體)中北部。表示意2006~2015年藏色崗日不同朝向冰川數量和面積變化。完成下面小題。
冰川朝向 | 2006年 | 2015年 | ||
數量(條) | 面積(km2) | 數量(條) | 面積(km2) | |
西北 | 18 | 22.3 | 19 | 21.9 |
北 | 12 | 13.4 | 12 | 12.9 |
東北 | 13 | 89.6 | 13 | 87.9 |
東 | 12 | 64.5 | 13 | 63.6 |
東南 | 5 | 9.4 | 5 | 9.1 |
南 | 5 | 72.9 | 5 | 72.2 |
西南 | 6 | 8.0 | 6 | 8.2 |
西 | 11 | 22.0 | 11 | 21.8 |
10. 據表中數據分析可知,在2006~2015年期間,該區
A. 北朝向冰川面積退縮率較南朝向小,平均面積較大
C. 北朝向冰川面積退縮率較南朝向大,平均面積較小
D. 南朝向冰川面積退縮率較北朝向大,平均面積較大
11. 與其他朝向相比,西南朝向冰川面積增加,原因可能是
A. 受全球變暖影響較小
B. 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
C. 山地植被覆蓋率較高
D. 受西風影響降水較多
12. 表中數據變化反映出,該區冰川整體上
A. 保持穩定不變
B. 處于退縮狀態
C. 正向山麓延伸
D. 處于擴張狀態
【答案】10

【10題詳解】2006年北朝向冰川面積為13.4km2,南朝向冰川面積為72.9km2,2015年北朝向冰川面積為12.9km2,南朝向冰川面積為72.2km2,北朝向冰川較小,南朝向冰川較大,AB錯誤;從退縮率來看,北朝向退縮率為3.7%,南朝向退縮率為0.9%,北朝向退縮率更大,C正確,D錯誤。故選C。
【11題詳解】西南朝向與其他朝向受全球變暖影響較為接近,A排除;此處位于羌塘高原,人類活動較少,且冰川增加與山地植被覆蓋并無直接關聯,BC錯誤;受西風影響,西南方向降水可能增多,冰川面積增加,D正確。故選D。
【12題詳解】從各個朝向來看,除了西南朝向冰川增加外,其他朝向冰川面積均呈縮小趨勢,說明冰川整體上呈現退縮態勢,冰川向山上退縮,B正確,排除其它選項。故選B。
【點睛】羌塘高原在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及岡底斯山脈環抱之中(為青藏高原里的羌塘盆地),包括幾乎整個那曲地區及阿里地區東北部。這片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全新世以來氣候旱化,湖泊退縮現象十分明顯。湖盆周圍湖成平原廣布,山麓堆積發達。湖泊大多為咸水湖和鹽湖,淡水湖極少。
圖示意我國四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測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點各月平均氣壓狀況。完成下面小題。
A. ?、武漢、烏魯木齊、拉薩
B. 武漢、?、拉薩、烏魯木齊
C. 烏魯木齊、武漢、拉薩、?
D. 武漢、烏魯木齊、?、拉薩
14. 丙地氣壓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傧募緹,氣流輻合
、谙募緹,氣流輻散
、鄱纠,氣流輻合
、芏纠,氣流輻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 影響四地氣壓年變化差異的主要因素有
、俚乩砭暥取 、谔鞖鉅顩r 、酆0胃叨取 、芎j懶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3. C 14. B 15. C
【13題詳解】四地中,丙的氣壓值最低,從選項來看,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薩海拔最高,氣壓值最低,排除AD選項;1月,甲氣壓值大于乙,乙氣壓值大于丁,從選項來看位于西北的烏魯木齊緯度最高,距離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最近,其氣壓值應該最大,故甲應為烏魯木齊,C正確,B錯誤。故選C。
【14題詳解】從上題可知,丙地應為拉薩,夏季高原強太陽輻射炙烤大地進而向上加熱大氣,在近地面表現為輻合風場,四周空氣向此處聚合,然后在這里上升到高空,在高空(對流層上部)則形成青藏高壓,①正確,②錯誤;冬季近地面氣溫低,近地面氣流輻散,高空形成低壓,③錯誤,④正確。①④正確,故選B。
【15題詳解】甲地(烏魯木齊)緯度高,距離冬季高壓中心近,其1月氣壓值較大,①正確;丙地位于青藏高原,氣壓值最低,③正確;海南緯度低,距離海洋更近,氣壓值更小,烏魯木齊與之對應,受海陸性質影響較為明顯,④正確;四地氣壓變化受天氣影響較小,排除②。①③④正確,故選C。
【點睛】一般情況下,海拔越高,氣壓越低;下沉運動氣壓升高,上升運動氣壓降低;近地面,氣溫越高,氣壓越低。
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地理試題。
上一篇:新建一中高二地理中考假期卷(選必3)
下一篇:2023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模擬地理試題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timetosaupaulo.com/jiaoxue/jiexi/22146.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2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