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網歡迎你!

2023年亳州一中高三地理預測卷

作者:地理人來源:未知 時間:2023-07-08 閱讀: 字體: 在線投稿
“科技國潮”用現代科技為中國傳統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我國某中低端手機品牌于2018年成功孵化出產品,并首先在印度市場發行。該手機品牌在海外多采用電商渠道銷售,目前已覆蓋全球61個國家和地區,銷量超過1億臺。近年來該手機品牌進入國內市場,將傳統文化融入科技產品,在國內迅速走紅。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 該手機品牌2018年未選擇在國內市場首發產品主要是因為國內(   )
A. 品牌競爭激烈              B. 勞動力價格高               C. 市場趨于飽和               D. 技術水平較高
2. 該手機品牌在海外較少選擇實體店渠道,多采用電商渠道銷售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溝通效率              B. 增強現場體驗               C. 降低經營成本               D. 擴大銷售范圍
3. 近年來,該手機品牌在國內能夠迅速走紅主要得益于(   )
A. 高效的物流運輸           B. 發達的電子商務           C. 廣泛的廣告宣傳           D. 良好的設計與品質
【答案】1. A2. C3. D
【解析】
【1題詳解】
該手機品牌為中低端手機品牌,而2018年我國手機市場相關的手機企業較多,國內品牌競爭激烈,該品牌在國內不具備競爭優勢,所以該手機品牌2018年未選擇在國內市場首發產品,A正確。我國勞動力相對印度較高,但材料說該手機品牌于2018年成功孵化出產品并首先在印度市場發行,并不代表其在印度生產,B錯。我國人口眾多,市場需求大,C錯。國內技術水平高有利于手機生產和研發,不會導致首先在印度市場發行,D錯。故選A。
【2題詳解】
該手機品牌為中低端品牌,其利潤空間有限,在海外較少選擇實體店渠道,多采用電商渠道銷售,可以有效減少店面租金支出,降低經營成本,C正確。企業的最終目的是盈利,提高溝通效率不是其主要目的,A錯。實體店渠道更能增強現場體驗,B錯。通過海外全面布局實體店也可以擴大銷售范圍,D選項不是采用電商渠道銷售的主要目的,D錯。故選C。
【3題詳解】
根據材料“用現代科技為中國傳統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深受年輕人的喜愛”、“近年來該手機品牌進入國內市場,將傳統文化融入科技產品,在國內迅速走紅”等信息可知,得益于其良好的設計與品質,使得該手機品牌在國內能夠迅速走紅,D正確。高效的物流運輸、發達的電子商務以及廣泛的廣告宣傳等均是促使其在國內能夠迅速走紅的條件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ABC錯誤。故選D。
【點睛】電子商務的優勢: 1.電子商務大大減少人力、物力,降低成本,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2.電子商務具有開放性和全球性特點。3.電子商務使中小企業擁有與大企業相同的信息資源。4.電子商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整個社會經濟運行方式。5.電子商務為各種社會經濟要素的重新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下圖為2000—2020年我國不同等級城市人口年均增速統計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學科網(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以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4. 該時段我國不同等級城市人口年均增速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有(   )
①就業機會②生活成本③教育水平④居住環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圖示時段我國四線城市的人口年均增速變化最顯著,其對四線城市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
A. 出生人口增加              B. 人口老齡化加劇           C. 居住環境改善               D. 交通壓力加大
【答案】4. A5. B
【解析】
【4題詳解】
讀圖,一二三線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就業機會多,吸引大量人口遷入,人口年均增速依然為正值,但大城市生活成本高,人口遷入速度趨緩,人口年均增速有所下降,①②正確。一二三線城市教育水平高,基礎設施完善,居住環境相對較好,但不能解釋為何人口年均增速有所下降,③④錯誤。故選A。
【5題詳解】
四線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青壯年外遷較多,人口老齡化加劇,使得2010-2020年間城市人口年均增速負值,人口數量減少,B正確。出生人口增加以及居住環境改善不會導致人口數量減少,AC錯。四線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人口壓力不大,交通壓力不會增大,D錯。故選B。
【點睛】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如氣候、水源、礦產、自然災害等),也有社會經濟因素(如經濟、政治與社會變革、宗教、家庭婚姻、戰爭等),其中,就目前整體而言,經濟因素是主導因素,但對個體而言,任何一個因素都有可能成為主導因素。
2023年1月24日凌晨,山東煙臺受寒潮影響,出現罕見的“雷打雪”現象。“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氣團交匯產生強對流天氣,并在降雪過程中伴有雷電的天氣現象,其發生與風速、風向、溫度露點差(溫度與露點的差值,溫度露點差越大,濕度越小,當溫度露點差接近0℃時,表示空氣中的水汽達到近似飽和狀態)等氣象要素的短期變化密切相關,下圖示意煙臺該次“雷打雪”事件發生時氣象要素隨時間的變化狀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學科網(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以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6. 煙臺發生“雷打雪”時,(   )
A. 近地面暖濕氣流受熱迅速上升                               B. 強冷氣團自渤海南下,遇陸地主動爬升
C. 暖濕氣流迅速北推,冷暖氣流強烈交匯                 D. 冷暖氣流強烈交匯,暖氣團快速抬升
7. 推測圖示“雷打雪”現象發生時刻為(   )
A. T0                                 B. T1                                 C. T2                                 D. T3
8. “雷打雪”發生后一周內,該地的天氣特點為(   )
A冷干                              B. 冷濕                             C. 暖干                             D. 暖濕
【答案】6. D7. C8. B
【解析】
【6題詳解】
根據材料“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氣團交匯產生強對流天氣,并在降雪過程中伴有雷電的天氣現象”可知,發生“雷打雪”時,冷暖氣流強烈交匯,暖氣團快速抬升,形成降雪并伴有雷電現象,D正確。暖氣團快速抬升主要受動力因素的影響,而不是受熱迅速上升(不是熱力因素的影響),A錯。并不是強冷氣團遇陸地主動爬升,也不是暖濕氣流迅速北推(注意材料“煙臺受寒潮影響”,表明冷空氣占主導),BC錯。故選D。
【7題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雷打雪”現象發生時,出現降雪并伴有雷電,降雪出現表明空氣水汽達到飽和,此時溫度露點差接近0℃,結合圖示信息,溫度露點差接近0℃時對應的時刻為T2,故排除ABD,選C。
【8題詳解】
結合前面分析可知,“雷打雪”主要是快型冷鋒造成,且“雷打雪”現象發生時伴有大量降雪,發生后當地受冷氣團控制,天氣較冷,由于前期出現大量降雪,“雷打雪”發生后一周內(短期),空氣濕度大,空氣較濕潤。所以“雷打雪”發生后一周內,該地的天氣特點為冷濕,B正確,ACD錯。故選B。
【點睛】一般而言,冷鋒過境前,受單一暖氣團控制,天氣晴朗,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冷鋒過境時,暖氣團被迫抬升,一般出現降溫、降雨、大風等天氣;冷鋒過境后,受單一冷氣團控制,天氣轉晴,氣溫下降,氣壓升高
我國東北地區在約2.8億年前為半深海-濱淺海沉積環境,發育有巨厚的生物碎屑灰巖;在約2.5億年前為濱淺湖沉積環境,發育有厚度較大的烴源巖。下圖示意東北地區局部生物碎屑灰巖厚度和烴源巖分布狀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學科網(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以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9. 推測2.8億年前至今,圖示區域地殼運動的總體特征為(   )
A. 持續抬升                     B. 持續下沉                      C. 間歇性拾升                  D. 間歇性下沉
10. 推測圖中最先成為陸地的位置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11. 圖中①②兩地中間區域生物碎屑灰巖厚度較①②兩地薄,其主要原因是(   )
A. 侵蝕較強                     B. 沉積較少                      C. 斷裂下陷                      D. 人類破壞
【答案】9. C10. D11. A
【解析】
【9題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生物碎屑灰巖和烴源巖都屬于沉積巖,多個不同類型沉積環境的存在表面該地經歷了由海洋到陸地的變化,地殼總體表現為上升隆起;每一類沉積巖的形成時間較長,說明形成時期的環境變化不大,地殼基本穩定,故該地地殼運動的總體特征為間歇性抬升,C正確,排除ABD。故選C。
【10題詳解】
通過判讀生物碎屑灰巖厚度等值線,可推測生物碎屑灰巖巖層底部的高低起伏狀況,即生物碎屑灰巖厚度越薄,其下部巖層地勢越高,地勢高的區域經地殼抬升后最先成為陸地。圖中④地的生物碎屑灰巖厚度最薄,說明抬升前該地的地勢最高,故④地最先成為陸地,D正確。
【11題詳解】
2.8億年前,圖示區域為海相沉積環境,發育有巨厚的生物碎屑灰巖,生物碎屑灰巖已經大量沉積,可推測沉積的區域差異不大,排除B;由上題分析可知,生物碎屑灰巖厚度越薄,其下部巖層地勢越高,①②兩地中間區域生物碎屑灰巖厚度較①②兩地薄,說明①②兩地中間區域地勢較高,則主要原因不是斷裂下陷,排除C;海拔較高處,受外力侵蝕作用強烈,導致其生物碎屑灰巖厚度較薄,A正確;生物碎屑灰巖厚度受人類活動影響不大,排除D。故選A。
【點睛】地殼運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種沉積巖形成時期地殼都相對穩定。
二、非選擇題。
12.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長約8111km,北起俄羅斯的恰揚金氣田和科維克金氣田,終點是我國上海,其中俄羅斯境內的管道長約3000km(被稱為西伯利亞力量管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預計2025年全線貫通,屆時,從俄羅斯到我國日輸氣量將超過5000萬m3。該管道建設過程中多采用沉管下溝作業方式,即先沿管道軸線開挖管溝,再利用自重將焊接好的管道緩慢下沉到管溝內。傳統下溝法則是先挖好管溝,再利用大型吊管機將焊接好的管道調運到溝中。圖左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線路示意圖,圖右為沉管下溝示意圖。
學科網(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以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1)從自然因素角度說明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
(2)分析與傳統下溝法相比,在高地下水位區采用沉管下溝法建設管道的優勢。
(3)簡述西伯利亞力量管道的建成對俄羅斯社會經濟的積極影響。
(4)分析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后,對改善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保障能源安全的積極作用。
【答案】(1)氣候寒冷;地表崎嶇,地質條件復雜;凍土廣布;生態環境脆弱。
(2)在高地下水位區,沉管下溝法沿管道軸線挖管溝,管溝適配性好,準確度高。在高地下水位區,沉管下溝法利用自重下沉管道無需排水,工程量小,施工難度較小,節省成本。在高地下水位區,沉管下溝法相較傳統下溝法機械工程量小,能源消耗量少,利于環境保護。
(3)西伯利亞力量管道的建成,推動了俄羅斯的恰揚金氣田和科維克金氣田的資源開發,促進了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將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拉動建筑、機械、鋼鐵、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從而促進俄羅斯經濟穩定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4)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可以增加天然氣的進口量,增加我國天然氣的消費比重,改善由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減少環境污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拓展了我國天然氣進口的通道,實現天然氣資源進口渠道的多元化,增加能源供求穩定,緩解我國能源供需矛盾,保障能源安全。
【解析】
【分析】本題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交通運輸布局的區位因素、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影響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與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地理核心素養。
【小問1詳解】
題干要求描述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的自然困難,因此要識別管道建設沿線的自然地理環境。管道線路北段途經我國東北和俄羅斯的部分緯度較高,氣溫較低,天氣寒冷,施工條件差,一年之中施工時間短。管道線路在我國東北途經小興安嶺,俄羅斯境內部分以山地為主,地勢起伏較大,施工難度大。線路北段俄羅斯部分凍土廣布,管道鋪設困難。沿途生態環境脆弱,施工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
【小問2詳解】
根據材料“沉管下溝作業方式即先沿管道軸線開挖管溝,再利用自重將焊接好管道緩慢下沉到管溝內。傳統下溝法則是先挖好管溝,再利用大型吊管機將焊接好的管道調運到溝中”,沉管下溝法沿管道軸線挖管溝,傳統下溝法直接挖管溝,因此沉管下溝法沿管道軸線挖管溝,管溝適配性好,準確度高。在高地下水位區,意為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沉管下溝法利用自重讓管道下沉,傳統下溝法利用大型吊管機,沉管下溝法充分利用了地下水的作用,機械使用量少,因此工程量小,能源消耗量少,利于環境保護。在高地下水位區,傳統下溝法需要將地下水抽出排走,工程量較大,沉管下溝法利用自重下沉管道無需排水,工程量小,施工難度較小,節省成本。
【小問3詳解】
根據材料“俄羅斯境內的管道長約3000km(被稱為西伯利亞力量管道)”,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建成對俄羅斯社會經濟的積極影響,即對資源調出區的積極影響,可以從相關產業、基礎設施、就業機會、資源優勢、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描述。西伯利亞力量管道的建成,推動了俄羅斯的恰揚金氣田和科維克金氣田的資源開發,促進了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將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拉動建筑、機械、鋼鐵、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從而促進俄羅斯經濟穩定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小問4詳解】
根據材料“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長約8111km,北起俄羅斯的恰揚金氣田和科維克金氣田,終點是我國上海”,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將可以將俄羅斯豐富的天然氣資源進口到我國沿線地區,對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和能源安全有重要的積極作用。描述方面可以從進口通道多元化、能源供求穩定、能源供需矛盾、進口量、我國能源消費比重和結構角度進行描述。根據材料“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預計2025年全線貫通,屆時,從俄羅斯到我國日輸氣量將超過5000萬m3”,增加了我國天然氣資源的進口量,從而可以增加我國天然氣的消費比重,改善由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減少環境污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也拓展了我國天然氣進口的通道,實現天然氣資源進口渠道的多元化,增加能源供求穩定,緩解我國能源供需矛盾,保障能源安全。
13.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布羅河是西班牙第一大河(位置見下圖),甲、乙是該河上下游的分界點。該河中游河段在1950年前后為自由彎曲或游蕩型彎曲河道,形成了廣闊的河漫灘,灌溉著兩岸耕地和受人類活動破壞后殘存的森林廊道,具有重要的社會、經濟及生態意義;1961年以后,中游河段修建了眾多水庫和防洪堤,河道基本穩定,沙洲面積大幅減少;1980年以后,中游彎曲河段進行人為裁彎取直,并在每段河曲的凹岸采用拋石護岸技術加固防洪堤;2000年以后,有專家建議拆除部分河段的水壩和防洪堤,恢復埃布羅河自然形態。
學科網(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以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1)推測1950年前后該河中游河段自由彎曲和游蕩型彎曲河道的成因。
(2)分析1961年以后該河中游沙洲面積大幅減少原因。
(3)指出1980以后該河治理措施在減輕洪澇方面的具體作用。
(4)你是否贊同拆除部分河段的水壩和防洪堤?請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
【答案】(1)中游進入盆地平原,流速緩慢,處于強烈淤積狀態;兩岸土質疏松,易于沖刷展寬;水流含沙量大,河床堆積抬高;洪水暴漲暴落,流量變幅大;由于灘槽高差較小,河床邊界物質抗沖性弱,河床對水流的約束性很差。
(2)中游河段水庫攔水攔沙使得河流泥沙量減少,沉積作用減弱;防洪堤的修建,造成河道洪水無法泛濫,沿岸沙洲缺乏泥沙來源;流域內上游地區水土流失治理使得河流泥沙量減少,沉積作用減弱;中游河道沖淤平衡被打破,流水侵蝕作用增強,沙洲面積大幅減少。
(3)河流人工“裁彎取直”的主要作用是加快洪水下泄速度,減輕洪澇災害;減少泥沙淤積,降低河床高度;拋石護岸技術加固防洪堤主要用于增強堤防和岸灘的穩定性,有利于防洪安全。
(4)贊同。理由:拆除水壩和防洪堤有利于流域內自然生態環境的修復;維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恢復流域內多種生物的生長環境;若不拆除,會進一步造成沙洲萎縮甚至消失,加劇土地荒漠化。
或不贊同。理由:拆除水壩和防洪堤會導致流域內洪澇災害發生的幾率增加;會對農田灌溉等造成影響;拆除水壩和防洪堤需要投入資金。
【解析】
【分析】本題以埃布羅河相關信息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該河中游河段自由彎曲和游蕩型彎曲河道的成因、該河中游沙洲面積大幅減少的原因、該河治理措施在減輕洪澇方面的具體作用、拆除部分河段的水壩和防洪堤的影響等相關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圖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學地理知識解釋地理現象的能力,體現學生的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等學科素養。
【小問1詳解】
1950年前后埃布羅河中游河段自由彎曲和游蕩型彎曲河道的成因主要從地形平坦及河流流量季節變化大和含沙量大等方面進行解釋。據圖可推測埃布羅河上游流經山地,水流湍急,中游進入盆地平原,流速緩慢,處于強烈淤積狀態,故河床不斷抬高。兩岸土質疏松,易于沖刷展寬;水流含沙量大,河床堆積抬高;洪水暴漲暴落,流量變幅大。上游位于山區,進入中游平原后,河面突然放寬,流速急劇減小,泥沙大量落淤,流量變幅大,洪峰暴漲暴落;加上灘槽高差較小,河床邊界物質抗沖性弱,河床對水流的約束性很差。由此造成該河中游河段自由彎曲和游蕩型彎曲河道的形成。
【小問2詳解】
1961年以后埃布羅河中游沙洲面積減小可能是該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或修建水庫攔水攔沙,修建防洪堤使來沙量減少。水庫蓄水運行,部分泥沙在庫區淤積,該河段來沙量減少,沖淤平衡被打破,水庫攔水攔沙使得河流泥沙量減少,沉積作用減弱。流域內水土流失治理使得河流泥沙量減少,沉積作用減弱。防洪堤的修建,造成河道洪水無法泛濫,沿岸沙洲缺乏泥沙來源,不斷被水流侵蝕,造成沙洲面積減小。
【小問3詳解】
由材料可知,埃布羅河“1980年以后,中游彎曲河段進行人為裁彎取直,并在每段河曲的凹岸采用拋石護岸技術加固防洪堤”,裁彎取直又稱裁彎工程,是指在過度彎曲河段(河環)上的狹頸處,開挖引河,加速河道由彎趨直的工程措施。通過人工“裁彎取直”可以加快洪水下泄速度,減輕凹岸的侵蝕,減少泥沙淤積,降低河床高度。河流的凹岸為侵蝕岸,所以要建立防洪堤壩,拋石護岸技術加固防洪堤的好處在于可以減少河流對河岸的侵蝕,起到加固河堤,增強堤防和岸灘的穩定性,有利于防洪安全。
【小問4詳解】
本題為開放性設問,言之有理即可。如果贊同,應主要從其自然生態環境的修復、維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等方面回答;且由材料“沙洲面積大幅減少”可知,若不拆除,會進一步造成沙洲萎縮甚至消失,加劇土地荒漠化。如果不贊同,應從水壩和防洪堤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等方面考慮,比如增加洪澇災害發生的幾率,需要投入資金,水庫帶來的灌溉便利條件也會消失,造成經濟效益下降。
  本文標題:2023年亳州一中高三地理預測卷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timetosaupaulo.com/jiaoxue/jiexi/22199.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2199.html

    標簽:高三地理預測卷

    最新評論列表

    (共有 條評論) 我要發表評論
    少妇性l交大片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