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最后一卷-青島卷
“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2022年4月16日11時05分,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全部安全順利出艙,結束了為期6個月的太空之旅。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航天員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應該是( )
A.圓形 B.球體 C.圓錐體 D.弧形
2.下列關于地球大小的數據,錯誤的是( )
A.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B.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C.地球的最大周長約4萬于米 D.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8千米
3.航天員能夠順利完成各項既定目標,主要得益于我國大為發展( )
A.高新技術產業 B.飛機制造業 C.煤炭工業 D.紡織工業
某中學研學小組到郊外開展研學活動,下圖是研學區域的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4.沿索道從A山峰到丙村的垂直落差為( )
A.600米-650米 B.650米-750米
C.350米-1050米 D.350米-450米
5.同學們為①、②、③、④四地的旅游業發展獻計獻策,以下建議合理的是( )
A.①地建露營地看星光 B.②地開展急速漂流
C.③地建觀景臺看日出東方 D.④地開發攀巖項目
古生物學家在青藏高原地區發現了距今約2500萬年的棕桐葉片化石,F存的棕桐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如圖為板塊分布示意圖(局部)和棕桐葉片化石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據材料推測,2500萬年前青藏高原“年輕時的模樣”可能是( )
①溫暖濕潤 ②寒冷干燥 ③海拔較低 ④雪山連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導致青藏高原自然環境變化的原因是( )
A.人類活動 B.海平面上升 C.地殼運動 D.火山噴發
8.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處于( )
A.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地帶 B.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地帶
C.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地帶 D.南極洲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地帶
納米比亞是我國在航天領域的重要合作伙伴,位于該國斯瓦科普蒙德市郊的中國航天測控站是我國在南半球最早建立的地面衛星測控站,下圖為納米比亞地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9.納米比亞( )
A.位于北半球,地跨熱帶和南溫帶 B.地處非洲大陸西南部,地勢平坦
C.人口主要為黑色人種,能歌善舞 D.礦產資源種類齊全,采礦業發達
10.在斯瓦科普蒙德市郊建立航天測控站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
A.晴天多,大氣能見度好 B.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式多樣
C.城市密集,科技力量強 D.距離城市近,配套服務設施好
11.我國與納米比亞在航天領域的合作,有利于( )
A.加快納米比亞經濟結構調整 B.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C.促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D.推動納米比亞畜牧業的商品化
圖1為“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分布圖”,圖2為“日本主要工業中心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2.澳大利亞有很多有意思的美稱,與圖1信息相符的“美稱”是( )
A.“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B.“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C.“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D.“世界加油站”
13.關于兩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澳大利亞煤、鐵等礦產資源豐富;日本礦產資源貧乏
B.澳大利亞人口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C.澳大利亞位于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日本位于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
D.兩國都是四面臨海,交通便利
2019年10月9日至2020年4月23日,“雪龍2”號從上海出發歷經198天順利完成南極長城站、中山站物資補給和人員輪換任務,開展了環南極海域生態系統和海洋環境綜合調查。下圖為“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路線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4.我國選擇10月至次年4月進行南極科考的原因是( )
A.南極地區暖季,白晝長
B.南極地區暖季,全程浮冰融化,航行無阻
C.南極地區冷季,可研究極端低溫環境
D.南極地區冷季,需要補給科考站物資
15.此次航線( )
A.跨越了東、西半球 B.均在南極圈內
C.一直向正西方向 D.依次經過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16.此次考察( )
A.主要目的是勘查礦產資源 B.加強我國對南極海域生態系統、海洋環境的研究
C.可以觀察到企鵝、北極熊活動 D.可以同其他國家進行政治經濟交流
按照國際通行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7%時,意味著進入“老齡化社會”;達到14%時,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超過20%時,則進入“超老齡化社會”。圖下為“我國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數據統計圖”。據圖文資料完成下面小題。
17.通過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可以看出我國( )
A.人口年平均增長率先增后降,出現負增長
B.數據顯示,我國已進入“超老齡化社會”
C.人口總數在1964年第三次普查時達到最多
D.2010-2020年間,0至14周歲人口比重增長
18.我國目前實施“全面三孩”政策,有利于( )
A.平衡人口性別比 B.解決就業困難問題 C.緩解人口老齡化 D.緩解人均資源不足
“黃河流域必須下大力氣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下圖為黃河流域簡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9.黃河( )
A.發源于西藏自治區 B.自西向東注入渤海
C.中游流經內蒙古高原 D.下游河段支流眾多
20.河套平原深處內陸,被稱為“塞上江南”,是因該段黃河( )
A.水能資源充足 B.內河運輸便利
C.凌汛現象頻發 D.提供灌溉水源
21.沿黃河各區域符合“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做法是( )
①源頭地區——涵養水源,生態環境修復 ②河套平原——開墾農田,擴大耕地面積
③黃土高原——攔沙蓄水,退耕還林還草 ④華北平原——加固堤壩,建設水電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徐霞客是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旅行家,其《徐霞客游記》是不可多得的地理學巨著。據圖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途經甲地時,能看到“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景象。
B.行走于乙地,能看到“峭峰離立,分行競穎”的地貌奇觀。
C.泛舟于丙地,能感受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闊
D.在丁地,隨處可見“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的場景
京哈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的“一縱”,于2021年1月22日開通運營。它的全線貫通,讓人們可以盡情欣賞冰雪世界的風光美景,同時也解鎖了不一樣的美。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3.京哈高鐵解鎖了東北經濟發展之美,連接了京津唐工業基地和( )
A.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B.遼中南工業基地
C.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D.滬寧杭工業基地
24.京哈高鐵展現了北國風光之美,乘坐京哈高鐵最可能看到( )
A.莊嚴神秘的布達拉宮 B.山奇水秀的喀斯特地形
C.遼闊坦蕩的黑土地 D.古樸秀美的水鄉古鎮
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第四大灣區。讀“世界四大灣區分布圖”和“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5.由圖可知,世界四大灣區均位于( )
A.東半球 B.南半球 C.內陸地區 D.沿海地區
26.粵港澳大灣區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優勢條件是( )
A.能源礦產豐富 B.綜合性工業基地 C.地理位置優越 D.土地資源豐富
27.“黑燈工廠”指的是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加工、運輸、檢測,無需人工操作,可以關閉工廠作業區的燈光,完全交給機器進行。在粵港澳大灣區推廣普及“黑燈工廠”,依靠的是( )
A.交通便利 B.科技創新 C.礦產豐富 D.人口稠密
28.臺灣山脈森林豐富,有從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森林類型的變化,主要由于( )
①臺灣山脈南北跨緯度廣②臺灣多臺風,氣候復雜多樣③臺灣山脈所處位置緯度低④臺灣山脈海拔較高,垂直變化明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青海地處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被譽為“三江之源、中華水塔”,是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圖為青海簡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9.湟水谷地被稱為青海的“菜籃子”,主要是因為( )
A.氣候濕熱,光照充足 B.地勢較高,太陽輻射強
C.海拔較低,熱量充足 D.晝夜溫差小,蒸發量少
30.三江源國家公園的設立有利于( )
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②推進工業快速發展,提高當地財政收入③強化自然資源保護,保障國家生態安全④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5題,50分)
三、解答題(共0分
31.2022年12月7日至10日,習近平總書記應邀出席了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辦的首屆“中國一阿拉伯國家峰會”,開啟了中國同阿拉伯世界關系新時代。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圖A)和沙特阿拉伯地圖(圖B),回答下列問題
(1)讀圖B,寫出M點的經緯度坐標____?倳洿舜纬鲈L的國家位于東西半球中的____半球。
(2)中阿峰會期間,地球正運行到圖A中公轉軌道的____段(①②③④),此時南極的企鵝即將經歷____(極晝/極夜)現象。
(3)總書記訪問期間,太陽直射點在向____(方向)移動,此時德州市的晝夜長短情況是____。
(4)關于中東地區地理位置的描述有兩處錯誤,請找出并填在橫線上。
從緯度位置看,中東地區大部分位于10°N~40°N之間,南回歸線穿過本區的南部,大部分屬于熱帶和北溫帶。從海陸位置看,中東地處亞、非、歐三大洲的交界地帶,瀕臨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波斯灣,被稱為“三洲五海”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錯誤1:____;錯誤2:____。
(5)列舉中東地區可以重點開發的新能源____。說明中國與中東地區投資合作各自的優勢:中國____中東____.
(6)西亞、北非局勢動蕩,戰亂不斷,一直是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原因。____(寫出兩條即可)
(7)中東地區與我國同緯度的南方地區自然景觀差異很大,主要是因為我國東部地區受典型的____的影響。
32.2022春節假期,隨著中國出入境政策的調整,東南亞等出境游熱度上升。讀下圖“東南亞中南半島示意圖”和“南亞某國農作物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山皆北向,條條南流水”,反映出中南半島地表形態特點是______。
(2)據圖可知,中南半島的城市大多分布在______。
(3)南亞某國東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區主要種植水稻,主要氣候原因是______,圖中“”農作物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該地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據此判斷該農作物是______。
(4)關于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兩地是相鄰的 ②兩地都是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
③兩地都與我國接壤 ④兩地都是天然橡膠的主要產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圖示兩地農業生產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結合所學知識探究圖示西南季風的異常對兩地農業的影響,并完成下圖中的思維導圖中①和②兩處,填到下方的橫線上。
①______;②______。
33.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俄羅斯和巴西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與原料出口國,與中國經貿合作密切:俄烏沖突一年來,美西方一直“拱火澆油”,俄羅斯出口西歐能源受阻,局勢持續惡化,恢復和平還需時間。
(1)俄羅斯、巴西與中國之間的經貿合作國際上叫做___________;巴西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地區。
(2)有關俄羅斯與巴西兩國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_。
A.兩國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 B.鐵、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
C.兩國都有豐富的森林資源 D.首都都是本國最大的城市
(3)美國農業生產區域專門化相當高,美國A區域為乳畜帶,其發展的有利條件有:_________(至少一點)。
(4)俄烏沖突對俄羅斯的石油輸出造成嚴峻考驗,也會影響我國石油的供應。從長遠來看,你認為應如何保障我國的能源供給:___________。
(5)俄烏局勢持續惡化,影響世界經濟及和平安全,為早日恢復和平你有什么好的建議:___________。
34.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樹和利用茶葉的國家。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高山茗茶】
茶樹喜溫喜濕,多分布在低山丘陵等排水較好的地區。中國茶葉產區分布遼闊,各產區中華南產區是我國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區。圖為我國四大茶葉產區分布圖。
(1)我國茶葉產區主要分布在 。
A.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B.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高原
(2)從氣候、地形兩方面分析我國華南產區適宜種植茶樹的原因。
【南茶北引】
山東省人口多,又素有喝茶習俗,是我國最早成功實施“南茶北引”的省區。其中日照綠茶是我國最北方的茶,其湯色明亮,回味甘醇,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3)山東省實施“南茶北引”的影響因素是 。
A.交通條件,種植歷史 B.消費市場,生活習俗
C.勞動力,農業科技 D.交通條件,消費市場
(4)和南方茶區相比,日照緯度高,茶葉生長周期______(填長或短),具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對人體有利的微量元素。
【酥油茶香】
青藏高原不產茶,唐代以來,內地茶葉通過“茶馬古道”源源不斷地運到藏區,酥油茶成了藏民的生活必需品。
(5)西藏主要農業部門是______,飲食結構以肉、奶為主,說出酥油茶中加入的茶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3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城市群是城市的集聚體,能夠產生“1+1>2”的“城市群經濟”效應。中心城市對城市群的高質量發展具有引領和帶動作用。某同學對此很感興趣,查閱了很多資料進行探究。圖1為我國五大城市群分布示意圖,圖2為我國土地利用類型分布圖,圖3為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示意圖。
探究一:我國五大城市群的分布特點
(1)從區位條件來看,圖示我國五大城市群大部分地處地形具有____的特點,年降水量大部分在____毫米以上,土地利用類型以____為主的東部地區。
(2)從分布位置來看,五大城市群在分布上,呈現出沿海、沿____分布的特點。
探究二: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發展
資料:2022年3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其中提出,健全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機制。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外來人口最多的區域之一,是“一帶一路”倡議與長江流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3)圖3中甲____(城市名)是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對該區域、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該地區城市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圖示現象被稱為“同城效應”,實現“同城效應”主要依賴于____。
A.長江水運B.航空運輸C.海洋運輸D.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
(4)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區域內交通便利,除鐵路、航空、公路運輸外,以上海港、寧波-舟山港為代表的____運輸也十分便利。
(5)長江三角洲地區旖旎的水鄉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再加上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服務設施,使該地成為我國旅游業發達的地區之一。請你向游客推薦一處旅游景點____。
(6)目前,長江三角洲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請你說出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優勢條件____。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山東青島卷】
地理·全解全析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C | B | C | A | D | B | C | A | B | B | C | D | D | C | B |
1.B 2.D 3.A
【解析】1.20世紀,人類進入太空,從太空觀察地球,并且從人造衛星上拍攝了地球的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通過精密儀器測量,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球體,圓形、圓錐體、弧形均不符合地球形狀,A、C、D錯誤,B正確。故選B。
2.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徑是6378千米,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選項ABC對應正確,不符合題意。D錯誤,故選D。
3.空間站和航天事業屬于高新技術產業,我國在這方面取得的成就要歸功于我國大力發展了高新技術產業,飛機制造、煤炭工業和紡織工業對航天員順利完成各項目標關系很小,故A正確、BCD錯誤,根據題意,故選A。
4.B 5.D
【解析】4.據圖可知,圖中的等高距為100米,A山峰的海拔為1050米,丙村的海拔在300米——400米之間,則丙村與山峰A的相對高度為650米——750米之間,那么,沿索道從A山峰到丙村的垂直落差為650米——750米,B正確;ACD錯誤。故選B。
5.據圖分析可知,①地位于山谷,有河流,不適合建露營地看星光,A錯誤;②地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不適合開展急速漂流,B錯誤;③地為山頂,但是它的東側有山阻擋,所以建觀景臺看不到日出東方,C錯誤;④地等高線重合,為陡崖,可以開發攀巖項目,D正確。故選D。
6.A 7.C 8.C
【分析】6.據材料可知棕桐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且一般位于平原。在青藏高原地區發現棕桐葉片化石說明青藏地區曾經溫暖濕潤且海拔較低,A正確。寒冷干燥和雪山連綿是現代青藏高原的特點,B、C、D錯誤。故選A。
7.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地殼運動,青藏高原地區隆起。海拔升高氣候變冷導致自然環境發生變化,C正確,A、B、D錯誤。故選C。
8.讀圖可知,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處于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地帶,C正確,A、B、D錯誤。故選C。
9.C 10.A 11.B
【解析】9.讀圖可知,南回歸線穿過中部,位于南半球,地跨熱帶和南溫帶,故A錯誤。納米比亞位于非洲大陸西南部,地勢高,故B錯誤。納米比亞主要為黑色人種,能歌善舞,故C正確。納米比亞主要的礦產資源是銅礦,種類單一,故D錯誤。故選C。
10.觀測星空有利條件主要結合當地自然及人為條件進行分析,題目問的是自然條件,斯瓦科普蒙德市郊地處熱帶沙漠氣候區,氣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大氣能見度好,有利于航天觀測,A正確。而交通方式多樣、城市密集和距城市近屬于社會經濟條件,綜上,A符合,BCD不符合,故選A。
11.納米比亞科技落后,航天領域的合作對加快納米比亞經濟結構調整影響不大,A錯。航天是高技術產業,航天領域的合作可以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對促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以及納米比亞畜牧業的商品化影響不大,B對、CD錯。故選B。
12.C 13.B
【解析】12.讀圖1分析可知,圖中信息顯示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澳大利亞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礦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C符合題意,排除ABD,故選 C。
13.日本礦產資源缺乏,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之稱,故A敘述正確;為了便于礦產資源進口和產品出口,因而位于太平洋沿岸,澳大利亞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故B敘述錯誤;C日本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活躍,多火山地震,澳大利亞位于板塊內部,地殼穩定,故C敘述正確;日本和澳大利亞四面環海,屬于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國家,故D敘述正確,故B不符合題意,選B。
14.A 15.A 16.B
【分析】14.去極地地區的科學考察時間,一般選在極地地區的暖季,南極地區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為其暖季,暖季的白晝長,有利于科學考察活動進行,A項正確。故選A。
15.讀圖可知,該路線跨越了20°W經線,跨越東西半球,A項正確;沒有全部在南極圈內,B項錯誤;大多為正東方向,C項錯誤;依次經過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項錯誤。故選A。
16.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南極科考站的物資補給和人員輪換,并開展環南極海域生態系統和海洋環境綜合調查,A項錯誤;本次考查加強了我國對南極海域生態系統、海洋環境的研究,B項正確;北極熊生活在北極地區,C項錯誤;可以和其他國家進行科學交流,D項錯誤。故選B。
17.D 18.C
【解析】17.由圖可知,我國人口是正增長,人口年平均增長率先增后降,A錯誤;數據顯示,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沒有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B錯誤;人口總數在2010年第六次普查時達到最多,C錯誤;2010-2020年間,0至14周歲人口比重增長,D正確;故選D。
18.目前,我國實施“全面三孩”政策,主要是我國人口增長緩慢,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因此調整人口政策的目的是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C正確;實施“全面三孩”政策,并不能平衡人口性別比,A錯誤;未來青少年增多,不利于解決就業困難問題,C錯誤;可能增加人口,人均資源減少,D錯誤;故選C。
19.B 20.D 21.C
【解析】19.黃河發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A錯誤;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等9省,自西向東注入渤海,B正確;中游流經黃土高原,C錯誤;中游支流眾多,下游形成了地上河,支流少,D錯誤;排除ACD,故選B。
20.由于黃河水利灌溉事業的發展,使得河套平原一帶農牧業發達,湖泊眾多,濕地連片,風景優美,勝似江南,河套平原被稱為“塞上江南”,D正確;與水能資源充足無關,A錯誤;“塞上江南”不是指內河運輸,B錯誤;黃河的寧夏、內蒙古河段和下游河段容易發生凌汛,“塞上江南”與凌汛無關,C錯誤;排除ABC,故選D。
21.沿黃河各區域符合“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做法是源頭地區——涵養水源,生態環境修復,①正確;黃土高原——攔沙蓄水,退耕還林還草,③正確;河套平原灌溉水源有限,不適合擴大耕地面積,開墾耕地要有度,②錯誤;華北平原地勢低平,沒有落差不宜建設水電站,④錯誤;排除ABD,故選C。
22.B
【詳解】甲地位于南方,當地的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A錯誤。乙地位于云貴高原,地勢落差較大,喀斯特地貌顯著,B正確。大漠孤煙直是西北地區,丙地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C錯誤。丁地位于華北平原,牛羊等畜牧業主要是在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D錯誤。故選B。
23.B 24.C
【解析】2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位于長江中下游,不屬于東北地區,A錯誤;京哈高鐵連接了華北地區的北京市和東北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遼中南工業基地屬于東北地區,B正確;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位于我國南方珠江流域,C錯誤;滬寧杭工業基地位于長江三角洲,D錯誤。故選B。
2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布達拉宮位于青藏高原,A錯誤;喀斯特地貌主要在云貴高原,位于南方地區,B錯誤;遼闊坦蕩的黑土地位于東北地區,C正確;水鄉古鎮多指長江中下游平原,屬于南方地區,D錯誤。故選C。
25.D 26.C 27.B
【解析】25.讀圖可知,世界四大灣區均位于北半球,大陸的沿海地區,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6.我國的能源礦產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A錯誤;該地區的工業主要是以輕工業為主,B錯誤;粵港澳大灣區地區臨海,優良港灣眾多,交通便利,利于產品的出口,是發展外向型經濟,C正確;粵港澳大灣區地區地域狹小,D錯誤;故選C。
27.據材料可知,在粵港澳大灣區推廣普及“黑燈工廠”,依靠的是科技創新,粵港澳大灣區是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科技創新是該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新動力,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8.C
【詳解】臺灣島山地森林資源豐富,被譽為“森林之海”,這是因為臺灣地處低緯度,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同時臺灣山脈海拔高,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導致臺灣山脈由山麓往山頂呈現熱帶-亞熱帶-溫帶-寒溫帶森林類型的變化,③④正確。臺灣山脈從北向南地處亞熱帶\熱帶,南北跨緯度范圍小,①錯誤。臺灣以熱帶、亞熱帶氣候為主,氣候變化不大,且臺灣山脈森林類型的變化主要與山地垂直差異有關,與臺灣氣候變化和臺風關系不大,②錯誤。故選C。
29.C 30.C
【解析】29.由圖可知,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氣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帶地勢較低,氣溫較高,無霜期長,降水條件好,又有河水作為灌溉水源,因而適宜耕作,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
30.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正式設立,實現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的整體保護,對保護三江源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確保我國淡水資源安全,維護世界“第三極”生態安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③強化自然資源保護,保障國家生態安全;④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故C正確;國家公園設立的目的不是發展工業,故②錯誤。故排除ABD,故選C。
31.(1) 45°E,23.5°N/23.5°N,45°E 東
(2) ② 極晝
(3) 南方 晝短夜長
(4) 北回歸線穿過了中東地區的南部 中東瀕臨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
(5) 太陽能、風能等 工業基礎比較雄厚 石油資源豐富
(6)位于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資源豐富;水資源短缺;民族宗教矛盾復雜
(7)季風氣候
【分析】本題以地球公轉示意圖、沙特阿拉伯地圖和習近平總書記出訪沙特阿拉伯的相關內容為材料,共設置七道小題,涉及經緯網地定位、東西半球的判斷、地球公轉示意圖的判讀、晝夜長短的變化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中東的沖突不斷的原因、中東的經濟、資源等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
【詳解】(1)讀圖B可知,穿過M點的經線是45°E經線,緯線是23.5°N緯線,所以其經緯度坐標是45°E,23.5°N?倳洺鲈L的國家是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位于30°E以東地區,屬于東半球。
(2)中阿峰會是在2022年12月7日,圖中①段位于冬至和春分之間,也就是12月22日前后~3月21日前后,④段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間,也就是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③段位于夏至和秋分之間,也就是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②段位于秋分和冬至之間,也就是9月23日~12月22日前后,所以中阿峰會期間,地球正運行到圖A中公轉軌道的②段;此時太陽直射點正從赤道向南回歸線靠近,并且比較接近南回歸線,南極地區將出現極晝現象。
(3)總書記訪問時間是在2022年12月7日至10日,此時太陽直射點正從赤道向南回歸線靠近,向南方移動,由于此時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所以德州市的晝夜長短情況是晝短夜長。
(4)讀圖B可知,中東地區的緯度為北緯,所以穿過中東地區中部的虛線是北回歸線,故文中敘述錯誤;中東瀕臨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波斯灣不屬于五海,故文中敘述錯誤。
(5)中東地區主要為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少雨,太陽光照比較強烈,所以太陽能豐富;中東地區很多地區瀕臨海洋,所以潮汐能等海洋能豐富。中國相對于中東地區的國家來說,工業基礎較為雄厚,可以提供各種各樣的工業產品,而中東地區國家最大的優勢就是石油資源豐富。
(6)中東地區位于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重要,并且石油資源豐富,水資源短缺,一些國家為爭奪石油資源或水資源而發生沖突或戰,再加上民族宗教矛盾復雜,加劇了各國之間的矛盾。
(7)我國東部位于亞歐大陸東部,瀕臨世界最大洋太平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形成了顯著的季風氣候,由于受夏季風影響,從海洋上帶來了豐富的降水,所以與中東同緯度地區自然景觀差異很大。
32.(1)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2)河流沿岸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區
(3) 降水豐富 棉花
(4)C
(5) 長 水旱(旱澇)
【分析】本題以東南亞中南半島示意圖和南亞某國農作物分布圖為材料,設置五道小題。涉及中南半島的地表形態、中南半島的城市分布特點、南亞的主要農作物的分布、東南亞和南亞的地理位置等相似點比較、兩地農業生產受夏季風影響等知識點,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能力。
【詳解】(1)中南半島的地勢大致北高南低。北部地勢高峻,與我國山水相連,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表形態。
(2)中南半島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區,該地區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3)南亞水稻主要分布于恒河平原和沿海地區,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較多;印度主要農產品有黃麻、棉花等。黃麻以恒河下游地區種植面積最廣,棉花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地區;圖中代表的農作物是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棉花。
(4)東南亞和南亞地區都瀕臨印度洋,兩地是相鄰的,①正確;東南亞是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而南亞華人數量較少,②錯誤;東南亞和南亞兩地都與我國接壤,③正確;東南亞是天然橡膠的主要產區,南亞不是,④錯誤。故選C。
(5)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分布有熱帶季風氣候,農業生產深受西南季風影響;當西南季風(夏季風)弱,來的晚,退的早,雨季較短,降水偏少,容易發生旱災;當西南季風(夏季風)強,來的早,退的晚,雨季較長,降水偏多,容易發生洪澇災害;農業生產可能歉收。
33.(1) 南南合作 東南沿海
(2)D
(3)①緯度較高,氣候冷濕,利于牧草生長②水源充足③五大湖沿岸人口稠密,消費市場廣闊(意思相近就可得分)
(4)我國可通過多渠道、多方式進口能源、加大力度開發清潔能源等措施保障我國的能源供給(意思相近就可得分)
(5)①盡快;鹬箲 ②對話談判是解決沖突的唯一可行途徑 ③國際社會要給俄烏雙方創造和談機會而不是背后拱火 ④謀求共同安全,實現持久和平等(意思相近就可得分)
【分析】本題以俄羅斯、巴西、美國為材料,設置五個小題,涉及國際經濟的合作、俄羅斯、巴西的地形地勢、美國的農業發展等相關內容,考察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詳解】(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商談稱為“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俄羅斯、巴西與中國都是發展中國家,故合作屬于南南合作;巴西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該地區交通運輸便利,氣候溫和濕潤。
(2)俄羅斯與巴西兩國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有豐富的森林資源,俄羅斯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針葉林區,巴西以熱帶雨林為主,兩國鐵、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ABC不符合題意;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亞,圣保羅是巴西第一大城市,D符合題意;故選D。
(3)讀圖可知,A乳畜帶分布在美國的東北部地區,該地區氣候冷濕,水源充足,適宜牧草的生長,且該地區城市與人口密集,消費市場廣闊。
(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俄羅斯石油資源豐富,被譽為“世界的加油站”,俄烏沖突影響對我國石油的供應,為此我國可通過多渠道、多方式進口能源、加大力度開發清潔能源等措施保障我國的能源供給。
(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俄烏局勢持續惡化,影響世界經濟及和平安全,為早日恢復和平應該堅持和平談判的原則,避免使用武力和威脅,其次,國際社會應該加強調解和協調,通過各種途徑加強俄烏兩國之間的溝通,推動雙方就領土和歷史問題進行對話,謀求共同安全,實現持久和平等。
34.(1)B
(2)華南產區緯度較低,氣溫高,熱量充足;地處濕潤區,降水豐富;地形以丘陵為主,排水條件良好。
(3)B
(4)長
(5) 畜牧業 飲茶可以去油膩,助消化。
【分析】本大題以我國茶葉種植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我國農作物分布、農業地區的南北及東西差異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區域認知的地理素養和對課本知識的掌握。
【詳解】(1)根據圖片可知,我國的茶葉產區主要位于秦嶺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區,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由于茶葉抗寒性差,而華南地區緯度較低,氣溫更高,熱量充足,能夠滿足茶樹生長的熱量需求;華南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濕潤,降水豐富,滿足茶樹生長對水分的需求;由于茶樹喜濕但不耐澇,而華南地區地形多以丘陵為主,排水條件好,有利于茶樹生長。
(3)根據材料可知,山東省人們有喝茶的習俗,所以當地市場對于茶葉的需求量很大。所以該省實施“南茶北引”措施來增大茶葉供應量,故B正確;山東省種植茶葉時間不長,且我國東部地區交通整體上均較為便利,故AD錯誤;與南方地區相比,當地的農業科技和勞動力情況也不占優勢,故C錯誤。故選B。
(4)日照地區由于緯度高于南方茶區,茶葉的生長周期更長,能夠積累更多的營養成分。
(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西藏海拔高,不適合發展種植業,故其主要農業部門是畜牧業;由于該地區飲食結構以肉、奶為主,酥油茶加入的茶葉主要是起到了去油膩和助消化的作用。
35.(1) 平坦 400 耕地
(2)江
(3) 上海 D
(4)水路
(5)杭州西湖(蘇州園林、烏鎮)
(6)江海交匯之地,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工業基礎好,勞動力充足等。
【分析】本大題以我國城市發展為材料設置6道小題,涉及我國城市群分布、發展條件、長江三角洲的交通、旅游資源、經濟發展條件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地理基礎知識的能力,綜合思維等學科素養。
【詳解】(1)從圖中看,我國城市群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形平坦;從圖中看,城市群主要分布400mm年等降水量線以東地區,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結合圖例可看出,東部地區土地利用以耕地為主。
(2)從圖中看,我國五大城市群中,②④⑤分布在沿海地區,①③④沿長江分布,呈現出沿海沿江分布的特點,
(3)從圖3中看,甲位于京滬線與滬杭線的樞紐城市,為上海,是該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口密度大,城市數量多,經濟發展水平高,借助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長江三角洲的人們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間,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樣,實現“同城效應”主要依賴于便利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D正確、ABC錯。故選D。
(4)港口主要為水路運輸,包括海運和河運。
(5)長江三角洲地區旅游景點多,如蘇州拙政園、杭州西湖、烏鎮等。
(6)長江三角洲地區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便于與全球各地進行貿易往來和交流;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發達,包括陸路、水路、空路等多種交通方式,便于物流運輸和人員流動;長江三角洲地區擁有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包括制造業、服務業、金融業等多個領域,產業鏈條較為完整,具有較強的產業基礎;長江三角洲地區擁有眾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培養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為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基礎;長江三角洲地區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包括稅收優惠、產業扶持等多個方面,為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上一篇: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最后一卷-南京卷
下一篇: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最后一卷-全國通用卷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timetosaupaulo.com/jiaoxue/zhongkao/21758.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zhongkao/21758.html